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性支柱產業,無論是對共和國建設,工業化進程還是改革開放后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性支柱產業,無論是對共和國建設,工業化進程還是改革開放后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正確地領導下中國經濟建設持續高速發展,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大發展創造了最重要的需求和最根本的推動力量。
中西部紡織服裝代表人物甘肅省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楊賀雄先生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去的半個世紀里,紡織業在中國既是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為國民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使紡織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凸現,如企業的重組,勞動生產率的低下,設備的陳舊和技術的落后,等等。然而,紡織工業仍然是一個大產業并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紡織業是我國競爭性和國際依存度較高的行業,也是勞動密集型和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在上繳利稅、出口創匯、解決就業、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實現工業化和第三個戰略目標的進程中,紡織業對擴大就業、解決“三農”問題、保持國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在國際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紡織業進入后配額時代的大背景下,紡織業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是紡織大國,卻不是紡織強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弱,尚未樹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觀;行業的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資源浪費嚴重;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管理體系不健全,環境污染嚴重,技術設備落后,人才緊缺,政府、行業協會以及企業管理不到位,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我國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服裝業要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就必須轉變增長方式,樹立科學發展觀,使紡織業發展與我國的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資源容量、社會發展相互協調,產業發展不僅能滿足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又能為今后世世代代提高生活質量做出貢獻。因此,深入全面地研究紡織業的改革創新可持續發展能力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楊賀雄先生表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紡織服裝業發展的主流是科技起著“擎天柱”的作用。如今中國紡織工業已經進入中國“智”造時代,要再造輝煌,亟需實施科技興紡戰略,培植紡織業新高地。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品牌建設和行業規范來解決紡織服裝行業當下的難題,提升行業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勢在必行。未來我國應加大新興紡織服裝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促進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從而保證其可持續健康發展。紡織服裝企業轉型升級、跨界合作、模式創新已成為發展趨勢,紡織產業轉型升級要結合國家的相關戰略,把國家戰略、地區發展規劃以及行業區域調整緊密進行銜接,協同發展好。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踐行“三嚴三實”實施紡織服裝行業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創新發展的紡織服裝強國,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